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
第38届中国数学竞赛:3人集训队华附人永不止步!信数双国金聚清园战绩彪炳!
更新时间:2024-04-03
原标题:第38届中国数学竞赛:3人集训队,华附人永不止步!信数双国金,聚清园战绩彪炳!
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2022年第38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CMO”)决赛于2022年12月30日至31日于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600名顶尖数学选手参加了本次赛事。
链接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赛区):华附学子13人入选省队(后又增补至14人),23人获省一等奖
▶3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全省5人,华附占60%,列第一名;全市3人,华附占100%。
▶8名同学获得全国金牌:全省18人,华附占44.4%,列第一名;全市13人,华附占61.5%。
▋周子衡获信息学、数学全国决赛双金牌:周子衡于2022年8月已获信息学全国决赛金牌并进入信息学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
链接一金一银一国家集训队:华附在2022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又获新突破
▋ 除入选国家集训队的3名同学外,王濠泉、凌兆隆、王诗乐(女)、刘俊希、周子衡获金牌!谭欣彤(女)、陈柏安、马辰阳(女)、吴约翰获银牌!所有参赛队员均获得清华北大强基破格资格!
华南师大附12人获得8金4银,集训队人数、金牌人数广东省第一。另有省队队员蔡振楠、江南2022年进入集训队并已入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本次因大学期末考试和比赛冲突,缺席比赛。
特向以上获奖同学和他们的指导老师韦吉珠、陈灏宏、张琪等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希望杨阜霖、薛圣哲、戴子一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力争在国家代表队的选拔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刚刚过去的第38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我很幸运地进入了国家集训队。我很高兴,也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2.做题的时候应该多思考,即使某道题做不出来也要尝试着产生一些思路,之后再去看答案。因为可能有时候其实你的某个思路和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只是中间有某一步没有想到而已。这样的话,你更加容易发现自己的缺陷,以及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很重要的。
3.我认为,在很多难题的解答过程里,有些部分是比较容易突破并得分的,而有些部分是比较神奇的。看完解答我一般会想想有没有一些容易得分的部分我没有得到,以及如果有的话我是差在哪里。关于那些比较神奇的方法,我大概也会记住一些。
十一载竞赛岁月转瞬即逝,仍记得小学二年级启蒙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兴趣班,进入初中以来刘燕萍老师一次次将我从逃脱堕落中拖回,再到高中韦吉珠教练淳淳教诲和每天满满的一道题目,以及同学相伴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一路以来虽有磕绊,最终圆梦国家集训队。感谢一路良师益友相伴,助我取得今日的成功。
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学习只是在做欺骗自己的无用功,实力和思维难以得到锻炼,往往事倍功半。
我在高一高联失利(未获得奖项)后并未及时认清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一味埋头苦干而不知目标何在。在见到自己的刻苦没有收到回报,考试模拟依然进步缓慢后,萌生退组退竞赛的想法,曾也选择退役。而在暑假前不甘数年努力付诸东流,我以初中曾取得的成绩激励自己,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制定下进入省队证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
高二CMO取得银牌后迅速调整状态,目标国家集训队并为之努力,最终成功圆梦。
认清自我是目标制定的前提,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若能有信心和能力把握住CMO中等题目(1245难度)就便足以达到国家集训队水准,不宜好高骛远追求偏难怪题。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给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才能获得成功。
数学竞赛重点考察思维能力,数学竞赛生很容易受到身边人迅速抓到重点而自己探索许久不得要领的打击,也会为连续数日出现各种失误而烦躁。
各种模拟考试成绩常有起伏不定,也时常会在某一板块感到深深的无力。几周难以突破瓶颈,实力停滞不前,从而容易在反复打击中消沉,放弃。但是,经历打击和挫折应该保持百折不挠的品质,迅速调整低落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迎难而上,在折磨中成长,在折磨中突破瓶颈。
同时,恒心也体现在死磕题目方面,走到冲击省队和冲刺CMO阶段,题目困难逻辑链长,常常一个题目要用去数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做出,甚至苦思冥想一天也做不出来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但恰恰是这种思考的过程最能提升水平。
在一次次苦思冥想做出难题的喜悦中体会思考的过程,在失利中总结经验,从而习惯思考,热爱思考,擅长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更加从容不迫,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数学竞赛的学习不像学习综合一样很多记忆背诵,更多的是考查对题目的观察和分析,利用已有的少量信息和方法通过逻辑和思维的碰撞,推出所求的结论。
正是每个题各不相同而有所关联的做法,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里掌握条件与知识的有机关联,争取做到吃透能力范围内的每一个题目,分板块地总结题目考点考法,再对每一种考点考法总结常用方法,结合老师的讲解形成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2022年的CMO中,我以尚可接受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作为一名非传统的竞赛生,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对后来之人能够有一些微薄的帮助。
很多同学初学竞赛时,也会和我一样觉得自己做出来的题目都是比较容易的,反之亦然。实际上,这种认知容易引发自己认为“我只会做简单题”、“我水平不足”的负面误导。
同时,竞赛问题所涵盖的知识点方面是非常杂的,有可能你恰好梳理到某个知识就能碰巧想出一个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一个问题第一次做出来了,下一次却做不出来的情况。
单独的一个题目难度,应该从其复杂度和思维跳跃度及知识要求三个方面判定:能解决复杂度与知识要求较高的问题,往往说明你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而能给出跳跃的想法则说明你有很好的数学品味,同学们可以依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另外一个误区也是需要警惕的,那就是认为自己做出的问题都已经具有相当的难度,而把自己未能完成的问题都归咎于难度太高。实际上,无论难度如何,都应该对未完成的问题进行反思。
韦吉珠教练这些年的指导中,最重要的一条就在于要敢于走出去、去见识,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增长见闻的方法从来就不少:加入q流;去全国各地外培;在数之谜或数学吧里讨论;在新星网上浏览,发表一些文章等等。如果你的英文素养过关的话,还可以在aops、mathflow等外国网站上进一步的探索。
如果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着自己处于略微占优的位置,那一定无法在最后真正脱颖而出。视野这种东西是一种境界的外显,远远不是刷几套题、上几堂课就可以弥补的,当然,不能把天天水群、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也当作境界的提升。
如何进行有效交流的重点其实在于交流双方都足够的真诚。真正的数学爱好者从不会因为担心旁人超过自己而藏私,而是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二下学期,我与其他七位同学一同举办了多次数学研讨活动,大家把自己认为有趣的数学内容进行分享研究,我们的水平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韦教练总是指导我们每个人都汲取出自己所学到的精华,并分享给彼此,这样一个人学到十几个人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我本人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下课之后要找我基本只能去乒乓球馆或者足球场。但我对玩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认为如果在某个时刻你的确无心学习,想出去玩,那你就应该放下学习的东西进行放松。尤其是长时间的数学竞赛训练也容易让头脑不够清醒。
很多人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而自己却在玩耍,都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但对我而言,玩耍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拓宽视野,享受生活的乐趣也对数学灵感的激发有一定作用。我的不少问题、想法都与一些平常的生活细节息息相关。
当然,并非每个同学都可以接受这条建议,在采纳之前大家一定要确保的确理解了以上话语的含义。
而且相应的,也要有投入学习、忘记玩耍的时候,进入省队后有一天一个问题我从三点一直做到六点半,为此错过了晚饭,但我依旧心满意足。
集体生活是高中的特殊之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对自我人格的健全也大有裨益。我本人是乒协杯和国学挑战赛冠军,还获得了小歌手、清韵杯、合唱比赛、课本剧等的一等奖,其他的活动也尽可能多的积极参与。
当然,大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适当的参加,但切忌脱离集体,妄想自己通过奋斗直接一步升天,至少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先例。
我本人的综合勉强算是中上,一般排在年级20名左右。综合成绩对于竞赛生而言其实是比较次要的,关键在于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以活跃自己的思维。当然综合太差而竞赛成绩又不算特别拔尖的话也是需要警惕的。
很多人当前参与竞赛就是为了进入省队,获得升学上的优惠,这种心态不完全可取,我自己参加竞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数学有兴趣;二是渴望“成功的喜悦”。
高联备赛的过程中,心情烦闷时我会在校道竞赛前辈的照片前久久驻足,重拾动力。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绝不是简单的竞赛目标可以替代。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神奇与美妙,这或许是数学竞赛生们的共识。
无论如何,数学竞赛是一条残酷而美丽的道路,能走到尽头的人必须要实力和运气兼备,我不是最幸运的,但已经非常知足了。
在此,要感谢高中三年一直指导我的韦吉珠教练,非常热心组织培训活动的张琪教练和陈灏宏老师,初中启蒙我的陈嘉华、刘燕萍、王珊珊老师,持续关心陪伴我的各位班主任尤其是黄靖舒老师,大力推动学校竞赛培训的桂鹏主任、黄爱国主任和姚校长,一直陪伴着我的同学与老师们,以及我最最亲爱的父母……期待在北京开创新的辉煌篇章,也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中国唯一金牌:华附学子参加第一届开放世界天文奥林匹克竞赛(OWAO)创佳绩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华附学子3人入选省队,19人获省一等奖
一金一银一国家集训队:华附在2022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又获新突破
流水争先,绵绵不绝:华附2021数学奥赛再获4人国家集训队,并列全国第二
唯一国集,广东之光!行远自迩,踔厉奋发!华附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喜报
华附人三年内第二次夺得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IOAA金牌,他们说:感谢这片天空
1人国家集训队,2金1银!华南师大附中在第30届全国生物学竞赛获全省最好成绩
舍我其谁,撑起省队大半江山:华附2021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广东区喜报汇总
奥校回顾(2)三入国家代表队的华附最强大脑告诉你,最难的并非拿IMO金牌
奥校 回顾(6)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古云天获第52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
奥校回顾(7) 华附今年国际奥赛第二金,近四年国际奥数第四金!祝贺我校饶睿同学获第61届IMO金牌!
中国唯一金牌:华附学子参加第一届开放世界天文奥林匹克竞赛(OWAO)创佳绩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华附学子3人入选省队,19人获省一等奖
一金一银一国家集训队:华附在2022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又获新突破
流水争先,绵绵不绝:华附2021数学奥赛再获4人国家集训队,并列全国第二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