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在线教育有限公司!

020-88888888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师资团队

【教育关注】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意蕴及理论逻辑

更新时间:2024-10-02

  “专业群”概念来自于产业集群理论(Industry Cluster Theory),不仅仅是指“传统专业聚集联合的共生体,而是与新技术和新职教紧密联系、对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转型升级、由多专业融合生成的专业‘集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群”不仅体现出高职专业群内容的组合与重构,也揭示出高职专业群所蕴含的育人理念和“双高”引领的战略转型,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而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力支撑。

  “逻辑自洽、科学组群是发挥高水平专业群集聚效应的前提”。专业组群的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是指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组群时需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找准定位,形成对应的专业群。“内部逻辑是指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组群时应突出核心专业的引领,同时兼顾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共性,即所谓“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技术基础相通、专业资源共享”。“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就不会出现‘拉郎配’的现象,就会缩短组群发展磨合期,较快发挥组群集聚效应。”组建专业群是一个复杂工程,任务量大、工作烦琐,不仅需要行业有权威的名师名匠来厘清专业组群的内外逻辑,也需要一大批教学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来建设群内资源,教学创新团队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背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专业组群的内外逻辑,还能够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流程再造等专业群建设全过程,大大提高专业组群的科学性和效率,为发挥组群集聚效应提供了保障。

  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使系统连通、功能集成。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迭代更新和生产管理模式深刻变革,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增加。人才需求的变化倒逼高职院校进行深刻的变革,专业到专业群的理念变化,便是基于这种变革应运而生的。专业群的提出,旨在通过聚集专业力量、共享群内资源,利用团队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从岗位能力要求来看,岗位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工作复杂程度也提高了,要培养学生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跨技术领域的技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合作完成;从学情教情来看,职业教育内部的生源结构、学生素质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单纯依靠教师个体力量已难以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将为全面系统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双高计划”秉承扶优扶强的理念,以周期绩效评估结果为依据,为那些具备较高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通过落实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已入围“双高计划”的院校和专业群,将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办学实力,未入围的院校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下一批入围的对象。由此可见,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学创新团队不仅是高水平专业群遴选的重要标准,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从科研和社会服务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来看,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高职院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实力,仅依赖教师个体力量很难达到预期成效,也不可持续。所以,在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中,选择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和优秀的企业技术骨干组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可促进校企师资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直接或者间接提升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助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9年出版了《集群——促进创新之动力》研究报告,提出了创新集群(Innovative Clusters)的思想。OECD在2021年的另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发达国家的创新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进入21世纪,OECD创新集群思想传入中国,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学界关注。

  创新集群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来的。迈克尔·波特(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详加论述。所谓产业集群,是指“某一行业的竞争性企业、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标准制定机构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创新集群是指由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科研机构、大学等构成,依托产业链、知识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形成的,有利于创新的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系统。”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之间彼此交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新集群区别于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具体表现为新产品的大量出现、知识的交换以及创新连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更高阶段”。

  低端集群(LC)向中端集群(MC)或中端集群(MC)向高端集群(HC)演化,是在一定力量作用下完成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物质资源、资本、劳动力等)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基础,要把集群的生产要素转化为竞争优势,还需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动力机制作为推动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将集群的要素资源转化为显性的竞争优势。动力机制的逐渐完善,促使集群可以持续获取这种竞争优势,去更新或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从而不断向更高端发展。因此,“聚集要素资源特别是创新要素资源,并不断地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是产业集群也是创新集群发展的内在逻辑”。创新集群理论可解决“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问题,对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构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创新集群的形成,是集群内各行为主体相互关联,在一定的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制度环境之中,形成健全的创新网络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全球价值链上表现为从低端向高端不断攀升的过程”。创新集群是自主管理、和谐共生、高效开放集群式发展的典型代表。教学创新团队是为了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由专业群内核心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形成的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教学科研与创新并重、具备人才梯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团队。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集群有着相同的内在发展逻辑,在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中,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协同创新、高效发展。打破专业壁垒,构建一般团队是其起步阶段;通过分层培养,优化团队能力结构,培养结构化教学团队是其成长阶段;整合资源要素,推进团队协同创新,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其成熟阶段。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020-888888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