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
一篇文章看懂魔都“小升初”的前生今世
更新时间:2024-08-19
市教委集中约谈了参与组织“亚太杯”竞赛的四家培训机构:蘑菇培优、新舟教育、艺文教育、常青藤学校,四家培训机构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3、不再接受新的报名,并于今日自行撤销在各类网上公开平台(含自媒体账号)上有关杯赛的信息;
3、不再接受新的报名,并于今日自行撤销在各类网上公开平台(含自媒体账号)上有关杯赛的信息;
其实,引起家长们热议的不是“亚太杯”的叫停,而是新规:不再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实事求是地讲,恐怕没有几个家长是真正喜欢这些杯赛。家长们热衷参加杯赛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让自家孩子的简历多一些份量罢了。联想到最近杯赛的一些乱象,也寒了很多家长的心:
11月18日开考的全能五星,多个家长反映听力设备坏了,有孩子反馈听力中有咳嗽声,并且今年四年级的作文和去年三年级的考题一模一样!
的确,如果没有这些杯赛,学生们会轻松很多,家长们也会长舒一口气。可是,没有统考,没有杯赛的魔都,又该用哪些选拔方式考察学生?不少困惑中的家长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小升初会这么难,是怎么会变成这种状况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小升初很轻松啊?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我们记忆中的好日子是如何一去不复返的。
1988年,这一年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为解决当时小学升学高峰带来的入学难问题,上海开始试行小学、初中“五四分段”教育,即小学教育实行六年学制,其中六年级作为初中预备年级在初中接受教育,称作“初中预备班”,学生须读完初中预备班才算“小学毕业”,而初中教育仍实行3年学制。预备班这个新生事物就此诞生了。由此直到现在还流行着一个段子,如何鉴别你是不是老上海人,一个问题足以证明:你小时候上完五年级,接下来读几年级?新上海人会说:六年级。而老上海人说:预备班。
当时实施这种制度,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因为当时一批80年左右生育高峰的孩子开始要上小学了,远远超出了当时上海各大小学的容纳能力,于是JW想了一个大招,把小学六年级转移到初中去,变成初中预备班,这样就可以分流了。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小学初中高中采用“5—4—3”学制的模式的确有很多好处。比如分摊了中考压力,四年应对中考总比三年来得从容些,学制高大上了不少。记得当时的上海市教科院专家指出,实行“五四学制”有利于减轻学生初中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在“六三”学制下,初中3年的学习时间太短,第一年基本处于对初中教育方法和环境的适应期,而初三又面临毕业和升学,中间只有初二1年过渡,一旦调整不过来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但是,世上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当把初中三年变成四年后,相应的,小学六年也就变成了五年。当时的小升初是还有统考的(经历过小升初统考的有没有?是否有为了差1分没进市重点初中而痛哭流涕的XDJM们?),本来小学里都是按照大纲教,现在提前一年要上初中了,就意味着竞争的年龄提前了1年!从而导致小学学习的负担不断加重。
终于!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当时JW推出了一条至今仍然会被人诟病的的政策:小升初取消统考,就近入学,从此彻底改变了小升初格局。
1997年对上海人民来说有三件大事:一是小平同志逝世,二是香港回归, 三是就近入学正式实施。
1997年上海正式实施初中就近入学(对应的学生差不多就是85 86年出生的孩子们,85后们当时有没有觉得很幸运?小升初不用参加统考了,在当时一定是喜大普奔吧!),同时还有摇号入学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显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白鼠,而原来的重点初中同样也不希望接收摇号和对口来的孩子,毕竟学生的生源和升学率才是学校关注的焦点!
这个时候,一些民间组织诞生了,逐渐承担起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而小升初也逐渐由地上转入了水面下潜伏,一场长达20年的点招运动就此展开。
在98年之前还在读中学的家长应该都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初中是分区重点和市重点的,并且有不少学校是初中和高中在一起的。通常考进了重点初中,往往也会大概率通过直升考或者中考进入自己学校的高中。比如现在大家口中一直在叫的“八大金刚”,如控江中学,复兴中学,格致中学,延安中学等等,当时初高中都是在一起,并且都是市属重点中学。记得当年如能有幸进入这些市重点学校学习,那可是全家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然而,伴随着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紧接着又一个“大招”降临了:初高中实施分离办学了。
时任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尹后庆谈到:初中与高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前者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免费性、平等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比较淡化选拔性、应试性和学历性;后者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带有一定的选拔性。初高中分离办学,有利于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减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有利于扩大重点高中的办学规模并进而提高办学质量。
于是,JW开始“棒打鸳鸯”,要求重点初中分离办学。所以,今天在大家面前的昔日名校,基本都只有高中部仍然屹立在名校之林,而大部分昔日名校的初中部,现在都已经是很普通的对口初中了。
当初中部准备离开名校高中的庇护只身出走时,猛然惊喜地发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在另一个地方又打开了一扇窗!
1997年,上海取消统考,实施就进入学制度。在这个制度实施前后几年里,大量的民办初中诞生了!
由于这些民办学校一方面能拿到免费的教育用地或者通过极低的租金租到用地;另一方面主要的核心师资基本来自原来的初中名校,与高中部又是同根同源,这样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保障,再加上民企投资方能出资赞助,一下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在那段民办初中风生水起的初创期里,为了加快初中和高中脱钩的进程,政策上对民办的招生管理也很宽松,导致民办学校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一举成为上海初中界的翘楚,令公立校望尘莫及。
2003年中国发生了有两件事:一件是大事,就是非典的横行;一件是小事,就是有个叫学而思的公司在北京成立了。这两件事,大事发生时让所有人惊心动魄,但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世人所遗忘;小事发生时几乎没人关注,但随着时间推移,却慢慢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2003年学而思创立,一开始做家教;然后创办小班教学;紧接着弄了一个奥数网。从此,奥数、培训、择校开始逐渐走入家长的视野。
学而思杯:即学而思综测,每年组织两次,由学而思主办,并作为其高端培训班招生考试;
IMAS:国际中小学数学能力检测,俗称“爱马仕”,由SJ教育承办,作为其金牌班招生考试;
AIMO: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由SJ 教育承办;作为其金牌班招生考试;
新知杯:原为初中奥数杯赛,后初中杯赛更名为大同杯后,新知杯被用于一个新的上海本地杯赛;
2001年,尚品教育成立,作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特别授予的上海科普基地,上海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奥数培训机构之一;
2001年,乐在四季成立,前身是乐加乐进修学校,上海本地最悠久的奥数培训机构之一,目前在筹备上市;
2007年,四季教育成立,目前是上海本地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的奥数培训机构,近期成功在美国上市;
2008年,学而思上海成立,成为上海地区市场规模排名第一的奥数培训机构,2010年,学而思成功在美国上市;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都在说要进好学校的人太多了,每年有十几、二十几万,你要从这人海中拼杀出来,就必须起个大早,赢在起点!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在说,奥数证书光入围还不行,还必须得一二等才能进名校……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在说奥数证书只有一个一等还不够,要有几个才能证明是真牛……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在说奥数证书最好还要有跨级的,只有本级的还不够……
直到某天,我们发现,我们实在太累了,眼看就是累死也考不出,这时听说有个地方可以花钱买到一张奥数证书……
十几年间,一个为小升初量身打造的奥数及培训市场已经悄然成型,即使JW 使出了吃奶的劲,不遗余力的全力禁奥,但每次劫后余生之后,奥数和机构反而发展的更快了。在30年前种下的那一颗种子,如今已经成为庞然大物……
如果,义务教育的现实世界中真的产生出种种扭曲与罪恶,那么,是不是一切根源在于择校?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在经历了2017届小升初惊心动魄般的洗礼之后,有家长提出:
这个建议是否对呢?从目前看,上海全市民办初中每年的招生人数大数在1万5千人左右,占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大概在10%。从魔都小奥杯赛参赛人数最多的小机灵杯和中环杯(思维100)来看,参赛人数最多的单个年级人数大概在2万左右,因此,可以预估,每年想通过奥数杯赛获取证书从而达到择校的人群应该在3万以内。这个数字占全市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小升初现在很火很热门,但是还是小部分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是会选择去对口初中。如果现在恢复小升初统考,那会影响到更多不愿意择校的人群。所以,仅仅从数据上看,还远没有到需要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地步。
这种做法的思路是分层设计,让想择校的去光明正大的择校,让不想择校的开开心心继续对口。但是这么做会导致民办初中越来越强大,公办初中越来越羸弱。优质生源,优秀教师,教育资源会加速集中到民办初中,从而彻底让公办初中无路可走。
有家长提出:那不如取消民办初中,全部对口入学。不但初中对口入学,小学也全部对口;同时采用小学初中对口错开的方式,即小学对口好学校,初中就对口差一档的学校,均贫富,全市一盘棋,几年下来,全市的教育资源就会均衡了。
这么做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对部分有追求的家长来说,这么做会导致9年制义务教育对其毫无意义,因为他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是在课外机构上的,不但没有减少家长负担,反而又大大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所以,在最后只能无奈地说:水至清则无鱼,小升初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所牵涉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太多,在官方择校标准和入口缺失的情况下,民间各方对择校标准和入口争夺的白热化最终导致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小升初大戏不断上演,令台下的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终迷失在茫茫黑夜中……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再来看下市教委对于即将推出的新规的阐述——近期,上海市将出台对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对培训机构招生、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活动的管理,对违法违规办赛的培训机构,将严肃查处。
相信总有一天,魔都在“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机制上会有所变化,为孩子减去那些无意义的负担。家长们,你们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和哈小童分享您的看法。龙8long8